Hotline: +6011-1682 2621

Hotline: +6011-1682 2621

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,是用针灸针刺激人体身上特定的经络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。
调整气血、扶正祛邪、疏通经络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认可针灸对63种疾病有所帮助,治疗范围非常广泛,如:各种疼痛、中风、高血压、风湿。

马光使用消毒过后的一次性针灸针,进针时,针尖瞬间穿过皮肤时有轻微的刺痛,一般人都能够忍受,当针刺到穴位时有会出现酸、麻、胀、重的感觉,称之为“针感”。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,少则片刻,多至隔天仍持续针感都属正常。
一般而言没有副作用。 针刺的局部偶有皮下出血和局部过敏反应,微量皮下出血,局部可能出现一小块青紫,一般不必处理。局部表现针眼及周围出现小红点或红斑,一般可自行消退。
针灸后有疲劳、酸胀现象亦属自然反应,约一日可回复正常。施针时若有晕针等症状,请询问您的医师。
饭后、过饱、过度疲劳、严重出汗等状态不能马上接受针灸治疗,应暂缓或更改时间。
患有重症疾病、严重心脏病、严重高血压病人,以及孕妇应谨慎接受针灸,并请询问您的医师。

推拿是结合按摩、指压和其它手法通过按压穴位,经络和肌肉或神经,消除阻碍淤塞达到气血畅通。
肩背酸痛、颈椎病、落枕、肩部活动受限、腰腿部酸痛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坐骨神经痛、膝关节痛、足跟痛、急性关节扭伤、关节错位、中风后遗症、眩晕、偏头痛。
疏通经络、滑利关节、促进气血运行、调整脏腑功能、增强人体抗病能力。
在治疗前,医师/推拿师会先了解病人的状况。根据操作时的需要,要求患者曝露患部,以便施以手法治疗,但某些手法仍可隔着衣物实施,并不必要脱下衣物。 一般推拿时间约20-60分钟,视病人病情治疗需求而定。同时,您可能需要回来复诊,治疗的次数请询问您的医师或推拿师。
推拿后请喝一杯温水,1小时内请勿冲凉。接受推拿治疗后的一两天身体会感到酸痛,皮肤出现轻微红肿,属正常情况。若症状持续,或出现恶心、头晕等不良反应,请立即询问您的医师或推拿师。
患有急腹症、出血性疾病、皮肤溃破部份、烫伤局部、严重心脏病、重症病人,与妊娠期间妇女,请主动询问您的医师或推拿师。

中药处方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开出,每个病人有独有的药方,不可与其它人共享药粉。
马光的药粉皆经过马来西亚卫生科学局(KKM)鉴定与批准,为中药提取物,从草药煎煮浓缩而成。
请依照医嘱服用。避免阳光直射,建议放在冰箱或干燥阴凉地方储存。若长时间未服用,病情已变化,需重新看诊。

拔罐真空负压产生的吸拔力量,盖在经络穴位之上,可以吸开毛孔,从而使经络气血畅通无阻,脏腑功能也恢复正常,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拔罐一般可以祛寒除湿、疏通经络、化瘀行气活血、消肿止痛、拔毒泻热,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、解除疲劳、增强体质的功能。
需要休息片刻,适量饮用温开水或姜汤。不能急躁动怒,并禁食生冷、油腻食物,2小时内勿冲凉。
若局部出现小水泡、小水珠、出血点乃正常反应,任其自然吸收。皮肤上若有瘀斑,请勿担心,于几天内可消失,若有搔痒,切不可抓破。
严重心脏病、出血性疾病、严重浮肿、严重皮肤病或局部皮损、极度衰弱、消瘦、皮肤失去弹力者、高热不退、抽搐、痉挛患者,请主动询问医师或推拿师。

刮痧是用边缘光滑的牛角刮痧板,在病人身体上施治的治疗方法。按顺序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刮痧,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片状瘀斑或出血,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,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。
在刮痧部位涂抹橄榄油或刮痧膏等润滑物,反复刮拭直至局部出现痧点或微紫红斑块
刮痧会使汗孔开泄,邪气外排,故刮痧后,病人会感到局部或全身轻松、舒适、胸腹开畅、症状消失。
若有头晕、面色苍白、心慌、出冷汗、四肢发冷,恶心欲吐现象,请立即告知您的医师或推拿师。
刮痧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与热气,适量饮温水,休息一小时以上。二小时内请勿冲凉,以免邪风乘毛孔舒张入体。
出血倾向的疾病、危重病症、骨折、传染性皮肤病、年老体弱、空腹、妊娠妇女或妇女经期对刮痧具有恐惧或过敏者,应主动询问您的医师或推拿师。

神灯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与消除瘀塞。其热效应也可以帮助舒缓病症所引起的症状,如肌肉紧绷或僵硬、肌肉痉挛、发炎、肿胀和疼痛等。
神灯在使用前需要先预热,之后医师会将神灯放在患处相隔20-30 公分的位置,保持安全距离。照射时间会因人而异。
神灯的临床应用广泛,常见的痛症,如颈椎病、腰痛、膝关节疾病;虚寒性的内科病,如胃痛、腹痛;心脑血管病,如中风后遗症等。神灯亦可同时配合其它疗法进行,例如针灸、拔罐、外敷中药。
出血性疾病、发烧、严重高血压、严重糖尿病、严重敏感体质,以及年长病人,或刚接受拔罐治疗,刚拆除膏药布的人,应该谨慎接受神灯治疗。

若您是第一次来马光看诊,除了您的主诉外,医师也会对您进行全盘的了解,详细记录您的体质特征;发病情况;接受过哪些治疗及复原的情况等等。
为更了解您的身体状况,医师还会询问您的生活方式、饮食习惯、工作生活压力、睡眠状况、肠胃情况、过去病史、现有及家族病史、情绪因素等。
中医四诊包括:望、闻、问、切。
望:是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,包括面色、舌苔等;
闻:是听病人的说话、咳嗽、喘息;
问:是询问病人症状,以及患病史等;
切:是用手把脉或按腹部诊察。
医师会根据病情的发病原起因、病程、症状、频率、是否伴随并发症等,提出一系列询问来判断您的体质和身体状况。
病历也记录病人的西医诊断和正在服用西药资料。
根据以上问诊结果,医师会建议适合您病情的治疗方案。有了详细的初诊纪录,复诊时医师能更快了解您的情况,根据您的治疗后的反应,进展的程度及病情变化而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